山东莱恩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公司动态

土壤团粒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5-04-28
  土壤团粒分析仪主要用于分析土壤团粒的粒径分布、稳定性等指标,其工作原理通常基于以下几种方法:
  1、湿筛法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理。将一定量的风干土壤样品放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上,然后将筛子置于水槽中,让土壤在水中浸泡并通过上下振荡或搅拌等方式使土壤颗粒分散。
  小于筛孔孔径的土壤颗粒会通过筛子进入下一层,而大于筛孔孔径的颗粒则被截留。通过称量每个筛子上截留的土壤颗粒重量,就可以计算出不同粒径范围的土壤团粒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到土壤团粒的粒径分布情况。
  为了评估土壤团粒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湿筛过程中模拟不同的水流条件或浸泡时间,观察土壤团粒在湿润状态下抵抗破碎和分散的能力。
  2、激光粒度分析法
  利用激光束照射土壤悬浮液中的颗粒。当激光遇到颗粒时,会发生散射现象,散射光的角度和强度与颗粒的大小有关。
  仪器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分布情况,根据米氏散射理论等相关原理,计算出不同粒径颗粒的数量或重量分布,从而得到土壤团粒的粒径分布信息。
  这种方法快速、准确,能够测量出非常小粒径的颗粒,但对于土壤团粒的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的分析相对有限,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3、图像分析法
  首先获取土壤团粒的图像,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或数码相机等设备进行拍摄。
  然后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中的土壤团粒进行识别、分割和测量。软件可以根据颗粒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计算出每个团粒的粒径、面积、周长等参数,并统计不同粒径范围的团粒数量或面积占比,从而得到土壤团粒的粒径分布。

  此外,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如湿润、干燥、受力等)的土壤团粒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还可以研究土壤团粒的稳定性和结构变化。

  4、沉降法
  基于斯托克斯定律,即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的粒径、密度以及液体的粘度等因素有关。将土壤样品制成均匀的悬浮液,让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
  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悬浮液中颗粒的浓度变化或特定深度处颗粒的沉降情况,计算出不同粒径颗粒的沉降速度,进而换算出土壤团粒的粒径分布。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通常需要对悬浮液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添加分散剂以防止颗粒团聚,并控制温度等环境因素。
联系方式
手机:19353569693
Q Q: